学术带头人 | |
陈木法 |
1983年11月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之一。1980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今数学学院),1985年晋升教授,199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其间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曾任英国Edinburgh大学海外研究员。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第3世界(也称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会Fellow。1995年至2000年任国家教委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至2000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97年至2006年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0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于1982年和1987年起任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杂志和德国《Zentralblatt fur Mathematik》杂志评论员,1988年起任《数学学报》等10家杂志编委,1989年至2002年任《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1998年至2002年任其副主编,2015年任其主编,
2005年至2011年任《数学进展》副主编, 2006年起任 《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副主编,
2002年至2010年任 《Far East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编委,2006年至2012年任《Sankhya
(The Ind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杂志(印度)编委。1995年至2003年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至2006年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
研究骨干 | |
王凤雨 |
1966年12月生于安徽省嘉山县。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并提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1993年3月起留校工作, 先后于1994年和1995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6年5月至1997年5月受英国皇家学会资助访问英国Warwick大学,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Bielefeld大学工作。 他还应邀访问过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目前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数学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应用概率统计》等三个杂志的编委。 1995年获钟嘉庆数学奖,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0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和国家杰出基金资助并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1年承担973项目, 2002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计划。 王凤雨的工作涉及概率论、微分几何、统计物理和泛函分析等多个学科领域,已发表近80篇论文并完成一部专著,
其中一些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
李增沪 |
1994年11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与日本联合培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12月至199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 1995年9月获副教授资格,1996年10月开始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2000年7月起任教授,现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任日本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客座研究员,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任加拿大Carleton大学客座研究教授。现任《应用概率统计》编委、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和德国《Zentralblatt fur Mathematik》评论员。 李增沪教授已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论文20余篇,SCI论文20篇。 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粒子系统”的子课题和国家教育部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粒子系统的流体动力学极限”等近10项基金项目,获北京市青年优秀数学论文奖二等奖励。 李增沪教授先后应邀访问了美、加、德、俄、日等国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访问和参加会议期间共作过40余次演讲。
|
张余辉 |
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2004年7月晋升为教授。 张余辉教授已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 曾主持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马氏过程的耦合,遍历性和特征值估计”,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 1998年8月访问俄罗斯科学院信息传输问题研究所,并做演讲。
|
毛永华 |
1990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2000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 毛永华副教授已发表研究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6篇,曾参加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
|
洪文明 |
1985年7月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数学系;1992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在复旦大学数学所做博士后。 2001年6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2001年6月获副教授任职资格。 洪文明博士已发表研究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12篇,曾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带随机移民的测度值分枝过程”,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随机介质中的超过程”和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项目,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
|
王颖喆 |
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 王颖喆博士已发表研究论文5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天元数学基金项目“代数流形及微分形式的谱系估计”,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
|
张 梅 |
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分配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数学系任教. 2001年九月开始在北师大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4年6月毕业. 而后留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教。 已接受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 3篇。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
|
特聘教授 | |
方诗赞 |
方诗赞教授于1990年毕业于巴黎第六大学数学系并获博士学位,并在那里工作到1996年9月,之后任Bourgogne大学数学教授至今。 他的科研工作主要涉及流形上布朗运动轨道空间上的随机分析、loop 群上的随机分析、大偏差理论等。特别地,他在Riemann流形轨道空间上首次建立了Poincaré不等式,引发了国际上近十年的关于轨道和loop空间的研究热潮。 他于2002年应邀来我群体工作3个月(6月-9月),为研究生开设短课并联合指导博士生。并于2004年5月再次来我群体工作3个月。 |